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

admin 29 0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

  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广西百色市】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性善和仁政罗汉①纵观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性善”“仁政”学说。②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大家熟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也是表达性善的经典名句,体现了人人所具有“性善”的本能。③孟子的“仁政”学说,继承孔子的“德治”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的疾苦摆在国家和君王的前面。孟子认为,这是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施行仁政,必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国家也可长治久安。在《孟子》一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孟子语重心长地劝说君王:“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可惜他周游列国,从未得到任何君王的真正采纳。④不过,儒家的治国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唐太宗李世民听取“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忠告,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和周边少数民族联合,才实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历史上其他的繁荣盛世,如“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莫不得益于统治者施行仁政;相反,残暴无道的君王,等待他的命运只有灭亡。⑤“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依据。“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正像他所说的那样:“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之心,古代圣王正因为有此之心,才能体恤百姓,施行仁政。⑥“性善”与“仁政”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性善是基础,仁政是推恩。只有二者融为一体,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政治才能清明顺遂,国家才会富强昌盛。        (摘编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下列关于孟子“性善论”的主张,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C.“仁者无敌,王请勿疑”D.“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论述孟子“性善论”主张更有说服力。B.第④段以“贞观之治”“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为例,论证施行“仁政”的重要。C.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D.文章开头引出论题,结尾揭示中心论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3.下列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所写的颁奖词,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是“仁、义、礼、智”的最好诠释者,是“四心”的忠实守护者。B.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C.他用一生来发扬儒家学说“民贵君轻”,用一颗“仁心”来感动中国。D.在他的游说中,宣扬“仁政”“王道”;在他的人生里,永不支持的是霸道。【答案】1.C(“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论述的是君主实行仁政的好处,不能证明“性善论”的主张。)2.A(本段没有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3.B(“仲尼”是孔子,不是孟子。)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广西贵港市】  二、议论文阅读(6-8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刻不容缓,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刘水凌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马克思深刻指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从教育方面来说,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②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实,却看到在社会中,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却早已式微(注:泛指事物衰落),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选项,诚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所说:“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围绕升学率展开,与升学率密切相关的教育项目不断得以强化,而无关项目则无人问津。虽然教育部门将升学率从考评学校和教师的指标体系中删除,但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部门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口头上素质教育、行动上应试教育以及唯分数论的现象愈演愈烈,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学生本人都被裹挟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教育怎么可能得到重视?④从家庭教育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一怕累着孩子,二怕占用孩子学习时间,还有家长认为,AI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的工作和劳动将逐渐被机器替代,人类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劳动。这种种观念培养出的孩子不仅不会劳动,而且厌恶劳动,轻视劳动,更有甚者成年后成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婴”和“啃老族”。事实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变化的只是劳动的内容和手段,而劳动本身不可少,劳动教育不可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永远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前段时间一则日本幼儿园里儿童们有条不紊地自己打饭、吃饭、收拾碗筷、打扫卫生的视频刷爆网络,看到那些孩子所展现出的惊人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再看看我们的不少孩子,吃饭要人喂,穿衣要人帮,更别说收拾自己的房间了。我们这些一味溺爱孩子,包办孩子一切的家长难道不感觉羞愧并深刻反思吗?⑤从整个社会来看,近年来宣传导向的偏差导致很多人价值观变形甚至扭曲。比如对于成功的定义,其标准越来越倾向于赚钱、曝光率高。这种导向之下,各路明星占据着网络流量,而那些勤勤恳恳、默默耕耘的劳动者则备受冷落。例如,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消息发布的同一天,正赶上某位明星结婚,前者的新闻关注度远远不及后者。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很多青少年一味崇拜娱乐明星,很多学生的理想也变成进军娱乐圈,挣大钱,赚快钱,出大名……王健林曾说年轻人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赚一个亿。对此任正非痛心疾首道:这个国家不能像互联网一样,一天牢骚怪话,不干活然后动不动搞个小目标就挣很多钱。这是毒害青少年,青少年还得奋斗!任正非所痛批的,正是当下社会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忽视和漠视。⑥突如其来的疫情,在让我们对各个领域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劳动者肃然起敬的同时,更应该警醒我们: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孩子只有从小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长大后才能长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在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时主动作为并有所作为。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B.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C.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D.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看到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弱化,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选项。B.口头上素质教育、行动上应试教育以及唯分数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C.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劳动本身都不可少,劳动教育都不可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依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D.对于成功的定义,标准越来越倾向于赚钱多、曝光率高,这种导向之下,很多学生的理想变成进军娱乐圈,挣大钱,赚快钱,出大名……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作者引述马克思有关劳动的观点,又从教育的角度阐述劳动的意义,让自己的观点有了稳固的依靠。B.文章第③④段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个角度逐一剖析,指出学校只追求升学率、家长“两怕一依赖”,是导致劳动教育受冷落的其中两方面的原因。C.文章第⑤段罗列的种种社会现象,论证了“从整个社会来看,近年来宣传导向的偏差导致很多人价值观变形甚至扭曲”这一观点。D.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紧紧围绕“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答案】6.C(画线句子举“日本幼儿园里儿童们”和“我们的不少孩子”的例子,并且把二者进行对比,指出我们这些一味溺爱孩子,包办孩子一切的家长应该感觉羞愧并深刻反思。)7.B(因果颠倒。原文是: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部门]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口头上素质教育、行动上应试教育以及唯分数论的现象愈演愈烈,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学生本人都被裹挟其中。)8.D(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广西河池市】三、(二)议论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4分)精进之道①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②什么是精进?“精”,精者无杂,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情。是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精益求精、专注投入的精神状态。“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劲,是为达到目标不懈付出努力的进取行为。“精进”也是勤勉、奋斗,不懈怠、不偷懒的代名词。③“精进”体现为一个人学习、工作、做事精神态度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有“想干事”的强烈愿望,有“干成事”的专注和热情。表现为工作水平及做事技艺上的精益求精,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精进”的结果是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取得预期或超预期的做事结果,是“做成事”的圆满。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长年在手术台工作,他用手指在病人腹腔中一摸,就能准确找到需要处理的血管。他的右手食指指尖畸形歪曲,像个钩,这是长年累月拿手术刀自然形成的。这背后,是对病患无私的大爱,是对业务长年累月的精益求精,是对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燃烧似的热情。他的一生,是对“精进”精神最好的诠释。④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修身、立德也要“精进”。进德,你则会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成为一个大家敬佩的人;修业,你则会提升自己的能力,遇事有主见,是团队的主心骨,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人人信赖,人人敬服。做到这两件事,你就是大家心中的强者,自带光环。把这两件事都做好,离成功的彼岸就不再遥远。⑤大凡有成就的人,定然是精进之人。勤奋工作是精进,热爱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是勤奋工作至高境界的写照;锲而不舍是精进,做人做事都需要一种钉钉子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日行三省是精进,日日反省,时时改过,修身立德,是做人做事之本。⑥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精进”之道,就是人生大道。                                                      (摘自《金华日报》,有删改)9.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精进之道。B.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C.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修身、立德也要“精进”。D.“精进”之道,就是人生大道。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述。B.第②段首句以设问形式,引出对本文论题的阐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第③段举吴孟超院士的事例,证明了“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的观点,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D.“曾国藩先生说过,人生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这句话,可以放到第④段中作为道理论据用来论证本段的观点。【答案】9.B(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结合题目“精进之道”,通读全文,文章开头第一句提出了中心论点: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经过层层论证之后,最后一段再次强调中心论点,总结全文。)10.A(“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述”表述错误,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第②段以设问形式,引出对论题的阐述。第③④段是层层论证的方式,并非并列式结构。)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甘肃省武威市】  四、(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3分)“典”字诀,为文章增光添彩梁衡  什么是“典”?就是典故、典型、经典。  典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过去的人和事,二是过去书上讲过的话。这些东西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它们有的已转化为成语,有的是人们熟悉的句子、故事。我们写文章时可以拿来作为案例,或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这样文章就显得厚重,作者也显得有学问且风趣幽默。  典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书本中。所以要多读书,“肚子里要有货”,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典的使用方法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明典,一种是暗典,还有一种作为起兴的作用,我们把它叫作兴典。  明典就是明明白白地引用过去的典故和文字,典故可以是历史书上的,也可以是文学作品里的,或者是民间流传的,总之是人们所熟悉的。  我的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里面,讲到瞿秋白被杀害以前,他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仔细地剖析了一遍。他是一个很坦诚的人,那怎么表现他的坦诚呢?这里就用了一个典故:项羽乌江自刎。  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反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  哲人者,宁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不朽!  用项羽自杀的典故来比喻秋白自己解剖自己。  再举一个描写生活的例子。汪曾祺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他有一篇文章写家乡的鸭蛋。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在这里,他把清朝袁枚《随园食单》里怎么吃高邮腌鸭蛋拿来作为一个典故,这个鸭蛋一下就有本钱了,文章也就有了厚度。所以大家读这一小段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读文化,用典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厚度。  暗典就是                            。我的文章《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里,有这样一段。  区里要建一座三千亩的大植物园,老王说,没有古树算什么植物园,顶多是个大苗圃,他张口就捐出了一百零八棵古树。他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要让树文化普及,让更多的人爱树。“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显然是化用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暗典。  第三个比较难理解,但是确实在文章里会用到,我把它叫作“兴典”。我们写诗歌的时候有一种修辞手法叫比兴。“比”就是明确的比喻,“兴”就是起一个开头,顺着这个往下说。  有一首长诗叫《王贵与李香香》,因为用的是陕北民歌的体裁,里面有很多比兴。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作者先说山丹丹花,这有比,也有兴的作用。  现在的网络段子也会用比兴,比如,“春眠不觉晓,天天在变老。时时寻开心,月月领社保”就是一种兴的手法,上句只是为了引出下句,轻松愉快幽默。  如果在文章写作中用一个典故来引出下文,这就是“兴典”手法。比如,1939年,毛泽东对陕北公学即将要上前线的学员讲话,其中有一句话讲得很有意思。他说,姜子牙要下昆仑山,元始天尊给了他杏黄旗、方天印、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要出发上前线,我也要赠给你们三样法宝,那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姜子牙的三样法宝和战士们上前线毫无关系,但毛泽东给学员的同样是“三样法宝”。毛泽东用姜子牙的“三样法宝”来起兴,这就是兴典,显得非常幽默。  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一张名片,用典更像一张隐藏的名片。但是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用大家熟悉的著名的经典;二是不可太多,多了以后就是“掉书袋”,特别是如果用的典太生僻,读者就烦了。                                                      (选自《梁衡的21堂作文课》)12.根据上下文,在文章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13.指出下面文段中的用典方法,并分析此处用典的具体作用。(3分)  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14.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文章中用典,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使文章显得厚重,也可以使作者显得有学问且风趣幽默。B.作者在讲明典、暗典、兴典时,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样做既便于读者理解,又能使文章富有说服力。C.瞿秋白写了《多余的话》,在文中用了“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汪曾棋写了《端午的鸭蛋》,在文中用了袁枚吃高邮腌鸭蛋的典故。D.本文首先讲什么是典,典包括哪些内容,典从哪里来;其次重点分析典的使用方法;最后提出用典的原则。15.请任选一种用典方法写一段文字。(照抄本卷材料不得分,80字以内)(5分) 【答案】12.(2分)示例1:不明说,暗暗地用一个典故。示例2:不直接引用典故,而是化用典故,让典故暗含其中。13.(3分)明典。文段中总书记明确地引用古籍里的文字,说明“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14.(3分)C(从第六段“我的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里面,讲到瞿秋白被杀害以前,他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仔细地剖析了一遍。他是一个很坦诚的人,那怎么表现他的坦诚呢?这里就用了一个典故:项羽乌江自刎”,可知,用“项羽乌江自刎“典故的是“我”,而非瞿秋白。)  15.(5分)示例:作为学生,我们要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吾日三省吾身”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善于反省,且知过必改,才能不断进步。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福建省】  五、(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国体育设计的亮点所在。  一些体育设计,以“立象取意”的方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择取适合的文化意象,突出赛事特色,展现国家形象及城市性格。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标识与会徽的设计灵感都源于“冬”字。申办时,更加强调实力、文化和承诺;举办时,更侧重“以运动冬奥会申办标识员为中心”的理念,表达对冬奥会以及每一位运动员的重视。因此,申办标识更写实,而会徽则更抽象、更有运动感和力度。由此可见,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设计,并不是一味拷贝、堆积传统文化意象,而是对传统文化合情合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伴随时代发展,人们观看事物的方式不断改变,设计也必须随之而变。“面向未来”应成为大型体育赛事形象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设计不仅要融入新技术、瞄准新空间,也要面向新受众。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的主要受众群,是“00后”甚至“10后”,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吉祥物的创新思维和表达有着更高要求。因此,在设计吉祥物“冰墩墩”时,设计团队以熊猫为原型,用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赋予整体形象以“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的寓意,展现出浓浓的科技感。北京冬奥组委还联合专业设计团队,推出吉祥物微信表情包,让吉祥物“动”起来,走进大众生活在设计体育图标时,考虑到移动终端传播效果与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团队同样选择将源于篆刻、古文字的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动画,既展示出现代冰雪运动的蓬勃生命力,也让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认识。  未来,催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的新创造,将不断为世界体育运动贡献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自信、热情友善的良好形象。          (摘编自林存真《中华美学赋彩体育名片——谈大型体育赛事形象景观设计》)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    【说明】图①: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标识。图②: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图③: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北京冬奥会申办标识与与会徽的设计灵感来源相同,而寓意不尽相同。B.末段在前文正反对比论证基础上,得出体育运动有文化价值的结论。C.文章图文并茂,三幅图片与相关论述相辅相成,增强论证的说服力。D.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述中国体育设计,视角独特新颖。15.文章第3段论证大型体育赛事形象景观设计要“面向新受众”,使用了哪些事实材料?请简要列举。(3分) 16.文章主要表达作者什么观点?文中乂是从哪两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3分)B(前文没有正反对比论证,都属于正面论证;结合“促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的新创造”可知,得出的是中国体育设计有文化价值的结论。)15.(3分)①北京冬奥会设计团队设计出有科技感的吉祥物“冰墩墩”。②北京冬奥组委联合专业设计团队推出吉祥物微信表情包。③北京冬奥会设计团队将体育图标由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动画。16.(6分)第一问:中国体育设计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问:从体育活动特点、设计追求与时代特点、受众需求两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北京市】  六、(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共7分)  ①百花盛开,青春正好。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我们当代青年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不应该只把它当作书本上的记录、展览馆中的文物,还应该_____________。  ②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红色基因,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精神财富里有实现中华民族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李大钊曾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这一远大理想凝聚起先进的力量,从一条红船出发,掀起了中国革命的巨浪。百年历程中,在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理想指引下,中华民族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在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勇向前的信念指引下,中国创造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  ③你也许会想,树立远大理想是成年之后的事情,作为未成年的学生,我们首先要考虑学习的问题,长大后再树立远大理想也不迟。其实,树立远大理想要趁早。青年,对未来充满热情,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最具有创造未来的能力。早一点树立远大理想,我们就能早一点唤醒自身的潜力。今天,守边卫国、开拓创业、扶贫攻坚、科学探索,到处都有青年奋进的身影。他们把自我追求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将青春汇入了民族复兴的时代大潮。  ④这笔精神财富里还有在艰难时世中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牺牲、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红军将领王尔琢写下最后的家书,用生命践行了誓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抗日英雄赵一曼慷慨赴义,甘用自己的热血浸染中华土地。百年以来,无数的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壮烈的牺牲,昂扬奋进的精神,铸就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⑤你也许会想,红色基因是艰难时世的产物,这种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对和平年代的我们有何价值?其实,从来没有什么一帆风顺,困难、压力、挑战甚至灾难常会出人意料地出现,而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正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共产党员先上!”的口号奏响了“战疫””的强音。无数青年医护工作者、志愿者继承了革命先烈无畏、担当的精神,毅然决然地奔赴“抗疫”战场。将“红色”作为青春的底色,这些青年便有了面对各种困难的底气与力量。  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广大青年需要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始终葆有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让“红色”成为青春底色,我们就能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20.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答:                                                                              21.下列关于文章①-⑥段结构关系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甲】                  【乙】                           【丙】22.下面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关向应的有关材料。请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他身上具有哪种红色基因值得我们继承。(3分)关向应在致叔父的家书中写道:“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答案】20.继承党在百年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2分)21.乙(2分)(作答此题,先梳理文章内容。①段提出当代青年应继承党在百年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②③段写精神财富里有实现中华民族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建议青年树立远大理想要趁早;④⑤段写精神财富里还有在艰难时世中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牺牲、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并阐释意志品质的价值;②③段与④⑤段是并列关系;⑥段总结全文,强调广大青年需要树立远大理想,葆有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根据以上分析,故选乙)22.示例一:材料说关向应要“救人民于涂炭”,这是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与文中红色基因包括“实现中华民族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的说法一致。关向应具有的这种远大理想,就是一种红色基因,值得我们继承。  示例二:材料说关向应“愿终身奔波”“牺牲家庭”“拼死力”反抗国际帝国主义者。这与文中红色基因包括.“敢于牺牲、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的说法一致。关向应具有的这种高尚品质,就是一种红色基因,值得我们继承。(共3分。理解材料,1分;结合文字说明,2分)【广西贺州市】  七、现代文阅读(一)(7-9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生生不息青平①这几天一直被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在平常听起来像鸡汤,这时候才知道,“负重前行”有时需要付出年轻生命的代价。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句话平常听起来似乎很矫情,这时候才知道,有人不仅把这种“清澈的爱”写在日记里,更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那张开的双臂,那些行走的界碑,让我们热泪盈眶。②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痛惜和关心中。痛心于他们为国捐躯,“他们是为我而死”——这句被顶上热搜的话,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对英雄的告白。骄傲于他们以一敌十、不辱使命,愤怒于个别败类侮辱祖国的英雄,关心英雄团长祁发宝的最新消息,这种自上而下对英雄的致敬,表达的是这个社会自上而下对英雄的珍惜和珍爱。特别是年轻人,90后、00后,他们虽然生长在岁月静好的和平与阳光下,似乎很少感受到惊涛骇浪,平常也很少谈到英雄,但他们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③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上多是娱乐话题。但这几天年轻人通过“热搜前十都关注英雄”,表明了自己对英雄的态度,表达了一代人的英雄观。这不是对英雄无感的一代,他们的内心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崇拜。平时的娱乐,平时的小确幸,平时的风花雪月,跟在这种时候把这样守护国家安全、守护岁月静好的英雄捧在手心,一点儿都不矛盾。实际上,英雄们的努力,正是为了能让普通人去享受自己的小确幸式的生活。④这几天,很多年轻人都在朋友圈转发很多年前那篇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在转发,更是在内心吟唱,一边吟唱,一边向今天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那篇文章曾激励了一代人,今天的英雄续写下英雄故事,继续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年轻人的内心是广阔的,而这广阔胸怀的最高位置,永远为这样的英雄而留,永远放着这样的英雄。这种对祖国、对英雄清澈的爱,不只是崇拜英雄,更是想在关键时候也成为这样的英雄。⑤我们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这是强国一代的精神之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像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选文摘自《读者》2021年第七期)7.下列对本文论述的中心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微信公号A.英雄都是用血肉和生命铸就的,所以要代代相传。B.我们国家不缺英雄以及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因此英雄基因生生不息。C.我们敬重和珍惜英雄,所以我们国家不缺英雄。D.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并成为英雄。8.本文第③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微信公众号:伊人A.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B.道理论证、比喻论证C.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对比论证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些话无不说明有人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清澈的爱”。B.“90后”“00后”,虽然会追娱乐明星,但是从来也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C.年轻人转发《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为了在关键时候放弃享受自己“小确幸”式的生活,成为英雄。D.年轻人通过“热搜”关注英雄,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敬重和崇拜。【答案】7.B(第①段论述自己被英雄事迹感动;第②段论述“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痛惜和关心中”;第③段借驳斥“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上多是娱乐话题”从反面论证;第④段论述很多年轻人“不只是崇拜英雄,更是想在关键时候也成为这样的英雄”;第⑤段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我们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英雄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8.D(从“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上多是娱乐话题。但这几天年轻人通过热搜前十都关注英雄”,表明了自己对英雄的态度,表达了一代人的英雄观,把有人感叹的话语和现实表现做对比,是对比论证;而列举的年轻人的表现又是举例论证。)9.C(从“很多年轻人都在朋友圈转发很多年前那篇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在转发,更是在内心吟唱,一边吟唱,一边向今天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来看,C项理解有误。)(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广西柳州市】  八、现代文阅读(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制度优势樊良树①脱贫攻坚是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里程碑式的指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断刷新减贫的历史记录。到2012年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9000多万。经过8年奋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于2020年如期完成,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这个人类减贫史上这个的伟大奇迹,根本在于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②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脱贫攻坚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正是因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由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统一决策、部署和指挥,才能最广泛地凝聚全党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推动脱贫攻坚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和良好态势,最终实现脱贫攻坚宏伟目标。(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③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优势。我们党始终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我们的国家制度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面对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响鼓重锤、尽锐出战,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夺取了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的双胜利。④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脱贫攻坚的系统工程中,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西部地区落实主体责任,东部地区落实帮扶责任,主管部门落实行业责任,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落实定点扶贫责任,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了积聚力量实现脱贫目标的制度合力。各地对症下药,使脱贫攻坚做到了“脱真贫”“真脱贫”。⑤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消除绝对贫困之后,相对贫困还将存在。我们要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使之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2月19日,有删改)5.下列句子中,能够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2分)A.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首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B.脱贫攻坚奇迹的创造,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C.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优势。D.消除绝对贫困并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而是进步解决相对贫困的起点。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众号: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包括: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集中力量办大事。B.第①段中“人类减贫史上这个伟大奇迹”指的是我国于2020年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绝对贫困的问题。C.去年我国把疫情防控纳入脱贫攻坚工作,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响鼓重锤,尽锐出战,终于取得抗疫与脱贫的双胜利。D.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样才能使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更广泛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7.下列对本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采用“总—分一总”结构,层次清楚,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三个部分。B.第②段中“钉钉子精神”运用比喻修辞,形象表明脱贫攻坚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C.第④段中画线句子引用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有效论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D.第⑤段文字以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总结全文,并展望我国消除相对贫困的美好前景。【答案】(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5.B(论点是指作者表明的主张或观点。选文第①段末尾提出作者观点:创造这个人类减贫史上这个的伟大奇迹,根本在于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然后②③④段从三个方面设立分论点,即: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优势;脱贫攻坚伟大奇迹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证第一段提出的观点。最后总结全文,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整篇文章的内容都是为了证明开头一段提出的观点而服务,选项B是对这个观点的总结,是本文的中心论点。)6.C(由第③段“夺取了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的双胜利”可知,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是两个不同的任务,所以C中“把疫情防控纳入脱贫攻坚工作”说法有误。)7.D(第⑤段文字中没有抒情的表达方式。【广西梧州市】  九、(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6分)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陈凌  ①在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醒目的标识;在一个国家的道德天空上,英雄是璀璨的星辰。  ②哲人有言,英雄的业绩、他们的言论,就是那个时代的精华。的确,英雄是一个民族的“凝结核”。如杨靖宇所言,“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英雄就是这革命的火种,没有英雄的引领,个体的力量就难以凝聚;缺少先锋的领路,前行的方向将难以看清。马克思因此感慨,“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  ③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更因为英雄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一句话说得好,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生命终有逝去之日,蜡烛终有燃尽之时,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献身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豁达胸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敢刚毅,却可以历经时间的冲刷而凝为不朽。“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以英雄为路标,我们才能廓清思想的迷雾,看清前行的方向;不忘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才能激发起向前的无穷力量。  ④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或是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评价”的幌子,或是借着“学术研究”“历史考证”的名号,歪曲历史,裁剪事实,抹黑英雄。于是,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邱少云火中捐躯“不真实”;刘胡兰“精神有问题”,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更是“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种种诋毁之声,不绝于耳。  ⑤英雄的事迹,不是不能考证和讨论,但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通过混淆视听甚至无中生有来否定英雄,进而否定共同的历史记忆、否定民族的心理积淀、否定集体的价值追求,最终只会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血污游魂归不得”。君不见,在当年苏联,青年近卫军英雄奥列格·科舍沃伊的故事,被一些人说成是其母亲编造的离奇骗局;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的事迹被“考证”为假的,称她并没有烧掉德军的马厩和草料,反而烧掉了村民的木板房;就连列宁,也遭到无端的攻击和谩骂。由此带来的,是思想的混乱、精神的虚无、信仰的坍塌。当文明的灯火被吹得七零八落,加剧的却是国家的动荡和分裂。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⑥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容抹黑。1930年,年仅25岁的共产党人裘古怀,在狱中英勇就义。临终前,他给狱中的同志留下了一封绝笔信,信中写道:“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胜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一位曾参加过北伐,还因作战勇敢,被誉为“虎胆英雄”的革命者,所担心的,绝不是自己的名字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他所害怕的,是自己用生命追求的信仰、同伴用鲜血守望的初心被后人忘记。在这个意义上,捍卫历史,正是为了开创未来;崇尚英雄,正是为了坚守正道。              (选2016午9月23日《人民日报》)15.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英雄是一个民族的“凝结核”B.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C.崇尚英雄,引领历史前进D.捍卫历史,就是开创未来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崇尚英雄的原因,不光是因为英雄们在历史的洪流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还在于他们的身上闪耀着崇高的不朽的精神。(微信公众号B.那些诋毁英雄,抹黑英雄的不耻行为,是在否定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否定我们民族的心理积淀以及我们集体的价值追求。C.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只要有英雄的引领,有他们做我们领路的先锋。我们就可以凝聚个体力量,就可以看清前行的方向。D.崇尚英雄,坚守正道,就是不要忘记英雄“用生命追求的信仰”,“用鲜血守望的初心”,不忘记历史,不给英雄抹黑。17.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肯定英雄的重要地位,然后抨击现实生活中抹黑英雄的不良现象,最后归纳中心论点。B文章第②段引用杨靖宇的名言做道理论证,阐述了英雄是一个民族的“凝结核”,其地位极其重要。C.文中④⑤两段从中外历史选材,列举了大量的反面例子,论证有力,发人深思,充分证明了中心论点。D.文章论证方法丰富。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证更加生动透彻。【答案】15.B(论点是指作者表明的主张或观点,选文先论述英雄的作用,接着指出崇尚英雄的意义,然后从反面举例,论证否定英雄造成的恶果,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崇尚英雄,正是为了坚守正道。选文的内容都是为了论证这个观点而存在的,这个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16.D(D对“崇尚英雄,正是为了坚守正道”的理解不全面,根据选文内容来看,崇尚英雄就是要接受英雄的引领,“以英雄为路标”,而不仅仅是不忘记英雄“用生命追求的信仰”,“用鲜血守望的初心”,不忘记历史,不给英雄抹黑。)17.D(“比喻”应为“比喻论证”。)

  声明:

       素材源自网络,为方便学习和交流而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或机构。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往期精彩回顾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记叙文阅读(上)2、2021年中考真题之记叙文阅读(中)3、2021年中考真题之记叙文阅读(下)4、2021年中考真题之记叙文阅读(续1)5、2021年中考真题之记叙文阅读(续2)6、2021年中考真题之记叙文阅读(续3)7、2021年中考真题之记叙文阅读(续4)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

1、2021年中考真题之议论文阅读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