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营销方式例1
体育赛事能够成为倍受瞩目的“眼球经济”,与媒体的传播方式密切相关,其中新兴的网络媒体业已成为体育赛事进行营销的重要手段。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继广播、报纸、杂志、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新兴的网络媒体业已成为体育赛事进行营销的重要手段。截至2013年12月,世界网民达到30亿,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在第二季度的统计中已达6.68亿人,智能手机用户占全球手机用户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利用网络架构进行的“网络营销”,具有成本相对较低、传播速度快、互动性高、潜在市场大的特质,不仅是传统营销的创新,更代表了营销发展的趋势,体育赛事因此具有更为广博的传播空间。
(二)有利于竞赛表演市场的大力繁荣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引起社会各界对体育产业的高度关注,其中对于体育赛事提出“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以竞赛表演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类体育赛事。推动专业赛事发展,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丰富业余体育赛事,在各地区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引导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等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际精品赛事”。这次与2010年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0]22号)相比,对体育赛事产业发展更加关注打造品牌赛事,同时丰富大众体育市场,强调社会与市场力量的大力参与。2014年9月国务院会议宣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进一步开放了中国现有的体育产业,让更多企业有机会投身到体育赛事中。目前市场开发空间较大又具有品牌效应的往往侧重于大型体育赛事,正引领着我国赛事市场的发展导向,赛事的网络系统吸引着众多体育迷。
(三)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如今,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随着以奥运会为标志的各项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在我国的不断举办,整体办赛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基本特征
(一)体育赛事营销与一般网络营销的共同特征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不需要更多的中间层。体育赛事网络营销作为一般网络营销下的一个分支,它和一般网络营销一样都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网络达到目标群体与目标顾客进行沟通,可以包括视频、文字和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网络营销。体育赛事网络营销同一般网络营销一样具有公平性,竞争者都是在同一个平台上,以相同的网络渠道争取达到目标群体的机会,所有的网民都有机会通过网络获得与体育赛事相关的信息,这样信息一般化的平台也是相对公平的。另一方面体育赛事网络营销和一般网络营销相同的还有其全球性,网络跨越了国界,无论是体育赛事网络营销还是一般的网络营销都可以使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相同的平台上了解到同样的信息。互联网是宣传和推广赛事的一个多样化的平台,以达到利用不同资源为建立品牌形象服务的目的。互联网能够作为赛事营销过程中的一个独立渠道,完成赛事产品从生产者到经营者的全部环节,包括产品提供、支付和配送。互联网渠道己经成为赛事经营者开拓赛事市场的重要环节。同时体育赛事网络也能够更及时和大量地向受众传递信息,为不同企业的广告投放以及冠名权等其他相关资源的交易提供了极佳的先决条件,也会吸引到更多深层次的收益。
(二)体育赛事营销与一般网络营销的区别
体育赛事网络营销与一般网络营销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其营销目的往往不是以进行传统意义上的交易或者直接利润为目的。许多商家通过在网络上推广某个产品,其目的是在于通过对商品的销售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而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最重要的并非销售有形产品,而是对一个赛事品牌的营销扩大体育赛事品牌的知名度,使体育赛事得到更好的发展,加深自身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了解赛事关注赛事。也正因为体育赛事网络营销与一般网络营销的主要目的不同,其在网络营销的方式上、网络营销时的侧重点上、网络营销的管理过程也有很大不同。同时在体育赛事的网络营销中,其商业性并不那么突出,虽然同样会推广一些体育赛事的相关产品但并非重点,相反体育赛事的相关网站可以利用自身影响力的关注度吸引赞助商从中获利。此外,一些在我国举办的频次相对较少的大型体育赛事存在巨大的网络营销难点,即非赛期漫长,本国的职业体育联赛相对赛期长,但也要受到竞技水平与国外高水平职业联赛的巨大冲击。这对于赛事网络营销来说,如何吸引网民持续观看将是一个严峻考验,也因此会导致成本的短期投入与难以回收。
体育赛事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方式多以传统营销为主
传统的赛事营销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印刷品等对赛事进行宣传,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站、论坛、微信、微博、APP等都成为了赛事营销更加广阔的渠道。但是从调研中了解到,目前通过网络了解赛事信息的还不到一半,基本以中青年为主,传统媒体营销方式尚在发挥重要作用,但它同时也必然存在反复观看、多种组合元素以及参与度较低的问题。辽宁全运会也是以传统营销手段为主,网络营销辅助进行。
(二)财力投入不足
赛事网络营销主要存在三种方式,或者由新浪、搜狐等网络媒体全力承担宣传报道重任,或者独立建立赛事官方网站,或者只是以网络相关信息为主。目前无论是哪种方式,总成本投入都远低于传统媒体营销,这与人员构成与财力以及认知观念直接相关。另外对于大型体育赛事,赛事公司一般会花大量经费在球员邀请、赛事赛场和观众服务上,而对于赛事网络营销的投入十分有限,这就直接影响了中网网络营销以及赛事推广的质量和水平。
(三)网络营销商业成效欠佳
赛事网络功能目前还是以赛事信息与视频图片为主,商业功能还很薄弱。有些大型赛事把官网建成票务平台,但是在赞助商宣传、特许商品销售等方面成效甚微,这也是众多赛事不去建设官网的重要原因之一,成本投入较大,但是商业回报却较低。有些网站虽然关注度较高,但是销售效果也多欠佳。
(四)官网媒体报道不够深入且并非宣传主力军
与体育赛事门户网站相比,赛事众多官方网站往往报道信息总量相对较少,缺乏深度与趣味性。如武隆第十二届国际户外越野挑战赛,其官方媒体—新华社以及重庆当地媒体将主要工作集中于开幕式、闭幕式,完成政府计划内的工作,并未深入赛事有针对性地进行报道。此种报道模式,使有较大权限的官方媒体并未真正给赛事网络营销做出贡献;同时也使无权限但有实力的媒体丧失报道精彩赛事的机会。
体育赛事营销方式例2
1.市场化运作的必然性。首先,这是由体育赛事的市场特性决定的。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服务产品,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极高的商业媒介价值,可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领域。其次,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种制度创新。从供给层面上看,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西方发达国家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成功经验等,都为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制度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供给意愿和能力。从需求层面上看,市场对体育赛事的强烈需求使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后盈利的空间和可能越来越大。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国内外民营的大型体育经纪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新的利益集团,将成为这一制度创新的需求主体。基于以上两点,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2.市场化运作的渐进性与多样性。我国体育赛事的运作经历了一个从政府包办运作赛事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赛事,再到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赛事的渐进过程。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对资源进行控制和分配,而在政府参与、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则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制。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之时,政府的行政控制能力较强、法治化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企图完全依靠正规的法规管理体育赛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这两种市场化程度不同的赛事运作模式将会共同存在。同时,在这两种模式下,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具体方式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3.市场化运作的不平衡性。由于现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在市场发育程度上相差比较大,从而导致了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不平衡性的特征。从影响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供给与需求因素来看,一些商业性的、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备受国内外观众的期待,并且很多企业也都希望能够通过赞助这些知名赛事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因此,这些赛事市场化运作的盈利可能性很大,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对于一些国家计划内的体育赛事,以及一些级别不高,不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体育赛事,其市场化运作的盈利空间就相对较小,因此,这些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较低。
二、我国体育赛事的营销策略
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是一种集合多方资源的整合营销,在赛事营销过程中体现出服务营销的特色,这种营销本身就是特殊形式的商品交换过程。
1.营销原则。体育赛事营销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定律,那就是二八定律,即对于所有的体育营销项目而言,体育营销项目本身的工作只占全部工作的20%,当然这是最核心的工作。还有80%的工作却是在项目之外的辅助工作。因此,将体育赛事营销项目的资源尽可能做精、做透、做足、做大而必须进行的辅助工作,往往是决定体育赛事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另外,赞助商还需遵循一三原则,即赞助商的体育赞助费用是一,用于市场推广的配套费用是三。
2.体验式营销。体验是一种创造观念经历的活动,体验营销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管理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经历活动。体育赛事营销本身就是体验式营销,提供给消费者的体育赛事服务产品,使之参与其中,并深刻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当消费结束时,消费者又将体验的过程作为记忆保存起来。
3.品牌营销。体育赛事能否成为品牌赛事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1)赛事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很高的竞技价值。(2)参加赛事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公众影响。(3)赛事组织经营者的赛事包装和市场运作。体育赛事要获得良好的市场推动力,必须要创造品牌赛事。
4.大众传媒营销。通过与电视台、报纸、广播、杂志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可加大体育赛事的宣传力度,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另外,进行互联网营销是当前体育赛事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在线传播与观众形成友好接触的平台,不仅可为网络观众提供与体育巨星交流的机会,还可深入了解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5.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从广义上讲,泛指企业营销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从狭义上讲,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探求消费者、企业与环境三方利益的协调。体育赛事营销就是企业在寻求消费者的兴趣过程中,探求企业利益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互动。这种互动协调首先是一种企业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同时,体育赛事活动是在一种公平、公正、团结拼搏的体育道德规范的约束下进行的,它给人良好的道德和伦理的熏陶,以及精神的愉悦、健康的促进。体育产业还是“无烟”工业,是“绿色”产业。因此,体育赛事营销是一种具有绿色营销内涵和特征的营销活动。
6.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指为了保持长期的优先权和业务经营而与关键顾客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关系的活动。它更多地强调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和战略过程的协同性,注重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因此,从本质上讲,关系营销的目的就在于同消费者建立长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体育赛事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社会或地区的活动,需要与社会方方面面建立联系,构建广泛的信息通道,建立与多级组织或企业互动互利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邢尊明等:体育赛事盈利模式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5
体育赛事营销方式例3
1.市场化运作的必然性。首先,这是由体育赛事的市场特性决定的。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服务产品,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极高的商业媒介价值,可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领域。其次,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种制度创新。从供给层面上看,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西方发达国家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成功经验等,都为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制度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供给意愿和能力。从需求层面上看,市场对体育赛事的强烈需求使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后盈利的空间和可能越来越大。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国内外民营的大型体育经纪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新的利益集团,将成为这一制度创新的需求主体。基于以上两点,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2.市场化运作的渐进性与多样性。我国体育赛事的运作经历了一个从政府包办运作赛事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赛事,再到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赛事的渐进过程。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对资源进行控制和分配,而在政府参与、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则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制。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之时,政府的行政控制能力较强、法治化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企图完全依靠正规的法规管理体育赛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这两种市场化程度不同的赛事运作模式将会共同存在。同时,在这两种模式下,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具体方式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3.市场化运作的不平衡性。由于现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在市场发育程度上相差比较大,从而导致了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不平衡性的特征。从影响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供给与需求因素来看,一些商业性的、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备受国内外观众的期待,并且很多企业也都希望能够通过赞助这些知名赛事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因此,这些赛事市场化运作的盈利可能性很大,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对于一些国家计划内的体育赛事,以及一些级别不高,不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体育赛事,其市场化运作的盈利空间就相对较小,因此,这些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较低。
二、我国体育赛事的营销策略
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是一种集合多方资源的整合营销,在赛事营销过程中体现出服务营销的特色,这种营销本身就是特殊形式的商品交换过程。
1.营销原则。体育赛事营销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定律,那就是二八定律,即对于所有的体育营销项目而言,体育营销项目本身的工作只占全部工作的20%,当然这是最核心的工作。还有80%的工作却是在项目之外的辅助工作。因此,将体育赛事营销项目的资源尽可能做精、做透、做足、做大而必须进行的辅助工作,往往是决定体育赛事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另外,赞助商还需遵循一三原则,即赞助商的体育赞助费用是一,用于市场推广的配套费用是三。
2.体验式营销。体验是一种创造观念经历的活动,体验营销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管理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经历活动。体育赛事营销本身就是体验式营销,提供给消费者的体育赛事服务产品,使之参与其中,并深刻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当消费结束时,消费者又将体验的过程作为记忆保存起来。
3.品牌营销。体育赛事能否成为品牌赛事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1)赛事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很高的竞技价值。(2)参加赛事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公众影响。(3)赛事组织经营者的赛事包装和市场运作。体育赛事要获得良好的市场推动力,必须要创造品牌赛事。
4.大众传媒营销。通过与电视台、报纸、广播、杂志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可加大体育赛事的宣传力度,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另外,进行互联网营销是当前体育赛事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在线传播与观众形成友好接触的平台,不仅可为网络观众提供与体育巨星交流的机会,还可深入了解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5.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从广义上讲,泛指企业营销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从狭义上讲,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探求消费者、企业与环境三方利益的协调。体育赛事营销就是企业在寻求消费者的兴趣过程中,探求企业利益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互动。这种互动协调首先是一种企业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同时,体育赛事活动是在一种公平、公正、团结拼搏的体育道德规范的约束下进行的,它给人良好的道德和伦理的熏陶,以及精神的愉悦、健康的促进。体育产业还是“无烟”工业,是“绿色”产业。因此,体育赛事营销是一种具有绿色营销内涵和特征的营销活动。
6.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指为了保持长期的优先权和业务经营而与关键顾客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关系的活动。它更多地强调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和战略过程的协同性,注重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因此,从本质上讲,关系营销的目的就在于同消费者建立长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体育赛事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社会或地区的活动,需要与社会方方面面建立联系,构建广泛的信息通道,建立与多级组织或企业互动互利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邢尊明等:体育赛事盈利模式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5
体育赛事营销方式例4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也给企业推广和宣传自己的产品、品牌和自身形象提供了更多机会。事实上,我国企业对于一些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的体育赛事的赞助往往更多的是出自于官方,而非官方的企业赞助式体育赛事相对并不是太多。以往,我国企业针对体育赛事进行的赞助往往属于稀缺资源,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能够获得这些赞助权。因为,体育赛事普遍推行的是吸收赛事赞助商的商业运作模式,这种商业推广模式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商业推广,使得很多企业希望能够获得这方面的赞助权。但是,仍然有众多企业不能获得体育赛事的赞助机会。对于那些没能获得赛事赞助商资格的企业来说,丰富的赛事资源同样极具诱惑。由此就催生了企业赞助体育营销策略的研究与应用。事实上,我国围绕大型体育赛事开展体育营销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我国的企业赞助式体育营销活动才初具规模,其中主要以李宁公司和蒙牛集团为代表。因此,本文将主要围绕企业赞助体育营销策略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以期能够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成功经验,为它们开辟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 国内外体育营销策略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针对体育营销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专门针对企业体育营销的研究并不多,只是有所涉及而已;二是很多企业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出现了不少关于企业体育营销的研究成果;三是对企业体育营销的研究以体育赞助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二者的概念;四是2008年后的企业体育营销策略研究更多的是介绍国外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而在国外,针对企业体育营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赞助方面。体育营销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一个广告杂志上,自此以后,体育营销就开始被用来描述各种与体育有关的商业促销活动。
一般来讲,体育有两种含义,即体育的营销和通过体育进行的营销。无论是何种含义,企业体育营销指的就是企业按照一定的市场客观规律,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依托体育活动,把体育文化与品牌文化相融合,进而整合企业各种资源,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体育事业良性互动发展的一种市场营销策略。事实上,策略这个词语,最早源于军事方面,但是应用到企业体育营销方面就具有了以下含义,即企业在一定的发展战略和营销观念的指引之下运用多种营销方法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企业品牌文化和企业自身形象。具体来讲,企业体育营销策略包含了企业体育营销组合的选择、企业体育营销计划的制定、企业体育营销的执行和控制、企业体育营销的持续性等。
二 我国企业赞助式体育营销策略的不足之处分析
我国企业赞助体育营销的时间并不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也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起体育活动来,它们也在努力借鉴国外知名企业已经成功运用过的体育营销策略。但是,毕竟中国的国情与国外是不一样的,我国刚刚走向市场化道路,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多企业对于体育营销还存在不少问题与误区,造成了体育营销策略在实践过程中的不小失误甚至是失败。
第一,企业赞助式体育营销策略过于单调,缺乏系统性的营销概念。由于我国在体育营销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体育营销模式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即使也在花重金进行各种营销模式的推广,但却收效甚微,这是因为我国体育营销的多个配套设施和工作还没能到位,无法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容易导致体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无法充分发挥出体育营销的实际作用,缺乏体育营销的整体战略布局。
第二,企业赞助式体育营销策略中忽略了体育营销的本质内涵。由于国内很多企业对于体育营销的理解不到位,因此体育营销往往停留在表面上。体育营销赞助对象更迭不断,各种营销手段频繁更换,这大大影响了体育营销策略的最终效果,使得很多消费者难以从内心里接受并认可这种企业营销手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诚信度。
第三,由于我国体育营销起步较晚,有些部门或环节的工作做得不够好,使得企业赞助式体育营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由于体育营销赞助活动的组织能力还不够强,缺乏科学评估,只是为了追求时尚。很多企业赞助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没有事先进行合理全面的市场营销活动分析,从而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 企业赞助体育营销策略的完善途径分析
企业赞助体育营销策略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很多企业都会在大型的体育赛事上求得一个赞助权,以推广自己的产品,提升企业形象。因为大型体育赛事易于被大众接受,覆盖范围广,传递的形象健康向上,风险较高,需要持续进行。但无论如何,很多企业都希望获得这些大型体育赛事的赞助权,由于丰富赛事资源的吸引,赛事赞助权的唯一性和排他性,体育营销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一,由于企业赞助式体育营销中的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手段和策略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赛事资源的开发活动当中去。可以针对消费者开展营销,这是将营销策略直接瞄准消费者的战略的中心环节,一切以消费者为出发点,不断满足他们的产品和品牌需要,采用支持或者赞助的方式来进行体育营销,最终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从而大大提升产品的销量和品牌价值。
第二,要积极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来投放多个广告,虽然说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的体育赛事本身就是一个活广告,但是,仅仅依靠这个是不够的,而是要运用媒体的无穷力量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告诉受众自己企业的存在价值,从而引起企业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企业推广自己的最终目标。
第三,可以通过赞助参赛运动员和参赛运动队来强化策略实施的效果,因为运动员和运动队都是体育赛事的主体所在。企业不仅要进行体育赛事赞助,还要积极参与到赛事的承建工作当中去,因为体育赛事承建工作本身就是企业扩展业务范围和获得商业回报的一个良好的机会,可以借助体育赛事的影响力给自己做一次免费宣传,从无形资产的层面给企业带来好处。此外,赞助企业还要重视与赛事的其他赞助商在营销活动中进行合作,借助赞助赛事期间及前后的其他体育活动来激发民众的体育热情,在大家都比较重视体育、关注体育的节点利用体育活动作推广,可以大大提升品牌宣传效果。
第四,要注重体育赛事中的现场活动,丰富的现场促销活动,吸取北京奥运营销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后奥运时期的企业体育营销策略,从“企业体育赞助”走向“企业体育营销”执行和控制企业体育营销过程以减少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影响,与体育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四 结束语
总之,企业赞助体育营销策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是非常独特且重要的市场营销战略,要充分预估好中国企业在后奥运时期企业体育营销中面临的挑战,吸取北京奥运营销的经验和教训,树立正确的企业体育营销观念,与体育中介机构合作以提高企业体育营销水平,以4R理论为导向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提高企业体育营销与企业品牌的融合水平以增加品牌资本,充分了解政策法规,合理占位,合法越界,寻找产品和品牌与体育精神和赛事理念的契合点,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深入挖掘赛事资源,捕捉各种营销机会,找准官方赞助商的薄弱环节,以其作为重要切入点,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消费市场细分,注重营销的创新性和连续性,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重塑良好企业形象,最终为我国企业赞助体育营销策略的不断完善提供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体育赛事营销方式例5
1.概念界定
目前学者按照赛事规模将体育比赛分为大型体育赛事(包括超大型体育赛事和标志性体育赛事)和规模相对较小的体育赛事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大型体育赛事主要以“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世界单项锦标赛、职业联赛、城市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为主。本文将研究范畴界定于大型体育赛事,因其赛事规模大、观众群体大、媒体覆盖面广,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笔者以上述关键词搜素“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发现以上体育赛事均开通了微博,开通率100%,说明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已经充分意识到微博营销的重要性。学者先后对于“体育赛事营销”、“体育赛事微博”及“体育微博营销”概念进行了界定,结合研究需要,本文将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定义为“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承办方、组织者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为目标,基于体育微博社交平台,向消费者销售体育赛事产品及服务的过程”,将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公众参与意愿界定为“公众愿意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可能性的评价或自我预测”。
2.研究基础与研究假设
2.1基于TAM模型研究理论假设
本研究以影响力较大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为研究基础。TAM模型由Davis教授于1986年首次提出,旨在解释和预测用户经过一段时间与信息系统交互后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Lee等人通过对TAM模型101项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是分析网络情景下用户技术采纳分析的有效工具。微博是基于网络和移动通讯平台的应用,兼具信息接收者和信息传递者两项身份,具备网络信息系统的基本情景。微博用户通过微博获取体育赛事信息,参与体育赛事微博互动,具备网络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其他网络信息服务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将TAM模型运用到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公众参与意愿研究具有可行性。技术接受模型如图1所示。
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指个体认为使用特定系统能够省力的程度,它通过有用性感知来影响对于技术的态度。每条微博字数限制于140左右,能够实现即时分享,操作方便。学者蔡明明(2012)指出体育赛事微博能够利用电脑、手机中新浪、腾讯微博客户端随时、随地接受和发送体育赛事信息,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和便捷性,具有易用性特征。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是指用户认为参与特定系统的有用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参与意向。笔者通过查看大型体育赛事微博,内容主要包括赛事实时播报、票务信息、成绩统计、赛事花絮、广告播出等。公众参与体育赛事微博营销,能够获取关于赛事的相关信息,具有有用性特征。态度(Attitude)是指用户对于特定行为喜欢或反感的程度,受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态度是其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判断和评价的综合体现,进而影响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意愿。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及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研究需要,以TAM模型为基础,本文提出如下理论假设:
H1:公众感知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易用性越强,则感知有用性越强。
H2:公众感知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有用性越强,则参与态度越积极。
H3:公众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态度越积极,则参与意愿越强。
2.2基于技术参与者视角的假设
2.2.1感知娱乐性(Perceived entertainment) 微博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双向互动交流模式,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递者。在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过程中,微博用户能够通过线上实时互动,娱乐性是参与大型体育赛事营销的主要动机。学者Moon和Kim将由参与网络而产生的娱乐性定义为“个人参与网络主观体验而组成的内在信念和动力”。笔者以沉浸理论为基础,解释网络“娱乐性”的特点。当公众参与到网络互动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乐趣,并且能够感受到愉悦,那么在互动的过程中,公众就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该行为,那么公众就会认为该行为是有用的,并且与网络互动的态度也是积极的。因此,本文认为公众娱乐性感知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有用性感知和态度有明显的影响,并提出如下假设。
H4a:公众感知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娱乐性越强,则感知有用性越强。
H4b:公众感知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娱乐性越强,则参与态度越积极。
2.2.2感知参与能力(Perceived ability to use)
经济动机和结果是信息系统采纳研究的焦点,而成本往往是信息系统采纳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微博的互动特性能够显著降低边际成本,公众在参与营销过程中也会支付更低的服务支出,会更倾向于选择微博方式的体育赛事营销。另一方面公众自身感知是否具备微博操作能力参与到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因此,本文认为公众感知参与能力会影响大型体育赛事微博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感知,并提 出如下假设:
H5a:公众感知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参与能力越强,则感知易用性越强。
H5b:公众感知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参与能力越强,则感知有用性越强。
2.2.3感知信息连续性(Perceptive Informatics continuity)
微博是以文字、图片形式赛事信息或描述体育事件,传播过程中随着信息的转载和评论以及插播其他体育赛事的相关信息,使得原本完整的体育传播信息机制和内容“碎片化”。同时,微博用户的广泛性和差异性,不同微博用户对于体育赛事微博的信息的关注点存在差异性。陈奕(2014)认为微博碎片化信息传播方式是跳跃式的、分散式的。体育赛事微博信息的碎片化信息传播方式,缺乏传统体育赛事信息传播的整合性,同时也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难度。因此,本文认为体育赛事微博信息的连续性会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并提出如下假设:
H5a:公众感知大型体育赛事微博信息连续性越强,则感知易用性越强。
H5b:公众感知大型体育赛事微博信息连续性越强,则感知有用性越强。
2.2.4感知信息可靠性(Perceived reli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学者认为“传播规范的缺失,信息传播的失控,致使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极易出现各种负面功能”,微博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网络传播媒介同样具有该特征。于文谦(2012)提出“微博信息门槛的降低,信息内容的宽泛”,大众的广泛参与加上缺乏必要的信息监控机制,致使目前我国体育赛事的微博出现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准确性,体育赛事微博信息的不准确性会降低公众对于体育赛事微博的有用性感知,进而影响公众的微博营销的态度。因此,本文认为信息的可靠性会影响公众感知有用性和参与微博营销的态度,并提出如下假设:
H6a:公众感知大型体育赛事微博信息可靠性越强,则感知有用性越强。
H6b:公众感知大型体育赛事微博信息可靠性越强,则参与态度越积极。
基于上述假设,本文构建公众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理论模型,如图2。
3.研究设计
3.1问卷设计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以研究理论模型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问卷首先在开头部分介绍了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定义,要求被采访者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来衡量,依次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依次为5-1分。本次调查问卷基于TAM模型提出感知易用性(PEOU)、感知有用性(PU)、态度(AT)、行为意愿(WP)四项内潜变量,基于技术参与者自身感受提出感知娱乐性(PE)、感知参与能力(PBC)、信息连续性(PIC)、信息可靠性(PIR)四项内潜变量。问卷观察变量主要以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为主,结合大型体育赛事特性,设计出十八项外显变量。
3.2样本选择和发放
学者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体育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已经逐步成为体育消费的主流。据《2013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90后占微博总用户量的53%,80后用户占总用户的37%,整体年龄层偏年轻化。微博用户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用户占70.8%;高中及以下用户占比不到30%,整体学历呈现高学历化。结合以上两方面,本文选取在校普通大学生作为样本发放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笔者选择了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同济大学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在校园随机发放一收取的形式发放问卷。本次问卷共发放问卷345份,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共发放问卷100份,清华大学85份,上海体育学院83份,同济大学77份。共回收问卷338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321份,有效率为93.04%。问卷样本特征如表1。
3.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运用SPSS19.0对于数据统计分析,做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onbach’s Alpha系数作为信度分析的指标,a系数值介于0.65到0.70间是最小可接受信度值,介于0.70到0.80之间相当好,介于0.80到0.90之间则非常好。本问卷所有变量Cronbacha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各变量项目一致性较高。采用KMO和Bartlett的系数作为效度分析指标,近似卡方值1995.312,相伴概率(Sig.)0.000,达到显著水平,KMO值为0.899,综合说明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问卷效度较高。样本标量指标来源和信度测量值如表2所示。 4.数据分析
4.1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公众参与意愿分析
笔者对于321份样本数据统计发现,被采访者关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态度”平均值为3.57分,众数为4,标准差为0.921。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参与意愿”的数据平均值为3.43分,众数为3,标准差1.018。数据统计说明,目前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基本持认可态度,大型体育赛事微博微博营销参与意愿不高。
4.2构方程模型拟合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处理复杂现象的理论模式,根据理论模式与实际数据关系的一致性程度,评价理论模式,以达到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目的,常用数据处理软件有LISREL、AMOS等。运用结构方程进行验证分析,首先应进行样本数据与概念模型的拟合度分析。根据前人研究表明,模型拟合度指标主要有x2/df(卡方自由度比)、GFI(适配度指数)、NFI(规准适配指数)、RFI(相对适配指数)、RMSEA(估计误差均方根)。本研究选用AMOS17.0软件进行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各项集合度指标如表3。
从表3的拟合度指标显示,模型统计参数均满足评估标准,因此样本数据和研究概念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4.3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运用结构方程路径分析数据显示如表4。
从路径分析表中可以发现,基于TAM模型的三条理论假设P值均小于0.001,具有显著性,说明假设均通过验证。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感知易用性能够显著影响有用性感知,影响系数为0.534。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感知的有用性能够显著影响公众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态度,影响系数为0.581。公众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态度能够显著影响公众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参与意愿,影响系数为0.882。
信息连续性对于 感知易用性影响理论假设检验P值均小于0.001,说明信息连续性显著影响公众的感知易用性,理论假设成立,即公众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微博信息的连续性能够提高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有用性感知。信息连续性对于感知有用性影响理论假设检验P值为0.583,说明信息连续性对于感知有用性无显著影响,假设不成立。
感知参与能力对于感知易用性影响理论假设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公众感知参与能力显著影响公众感知易用性,理论假设成立,即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公众自身参与能力的高低能够影响自己对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易用性感知。公众感知参与能力对于感知有用性影响理论假设P值为0.551,大于0.05,说明感知参与能力对于感知有用性无显著性影响,理论假设不成立。
公众感知信息的可靠性对于感知有用性理论假设检验P值分别为0.744,大于0.05,说明公众感知信息可靠性对于感知有用性无显著影响,理论假设不成立。公众感知信息的可靠性对于态度影响理论假设检验P值分别为0.046,说明信息可靠性显著影响态度,理论假设成立,即大型体育赛事信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态度。
公众感知娱乐性对于感知有用性影响理论假设检验P值为0.149,大于0.05,理论假设不成立,说明公众感知大型体育赛事微博娱乐性并不能提高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有用性感知。公众感知娱乐性对于态度的影响理论假设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感知娱乐性能够显著影响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态度,理论假设成立,即微博信息的娱乐性是能够显著影响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态度。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研究假设模型就行修正,得出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公众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模型,如图3。
5.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5.1.1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持认可态度,公众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参与意愿得分为3.43分,即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参与意愿一般。
5.1.2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参与意愿影响因素有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态度、感知参与能力、信息连续性、信息可靠性。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态度直接影响公众的参与意愿。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进而影响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态度,形成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参与意愿。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参与能力感知和大型体育赛事微博信息的连续性以感知易用性、有用性和态度为中介,进而影响公众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的参与意愿。大型体育赛事微博信息可靠性和娱乐性感知直接影响公众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微博营销态度。
5.2研究建议
体育赛事营销方式例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各行各业都在尝试利用本行业的资源实现市场价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体育事业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竞技体育也向产业化发展,以全国足球超级联赛为代表的高水平赛事产品已展现在中国的体育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提高赛事的无形资产价值及其经营水平,然而目前赛事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相关理论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赛事营销理论及相关研究尚未获得充分的建立和发展,制约着我国赛事经营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赛事营销的概念,并提出赛事营销的基本策略。
一、赛事营销定义
传统上,人们认为体育赛事营销是赛事组织者开展的对体育赛事本身的多方位营销活动,包括:向运动员介绍赛事;吸引观众前来观看比赛或关注有关赛事的媒体报道;吸引赞助商;与政府官员进行沟通,以取得政府支持;寻求能为赛事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的协作企业。与传统观念不同,当代赛事营销观念认为,赛事营销是由商业公司或其他机构、团体采用的一种不同于传统营销及媒体广告的新型营销策略。主要是企业借助赞助、冠名等手段,通过所赞助的体育活动来推广自己的品牌。本文所阐述的赛事营销是从主办方的角度出发的,即传统意义上的赛事营销。
二、赛事营销策略分析
(一)吸引运动员参加比赛 (二)增进与媒体的协作
谈到如何增进与媒体的关系,用三点来概括,就是“建立关系、安排时机和创造焦点事件”。“建立关系”指安排专人与媒体发展广泛、持久的友好合作关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保证办事的效率;“安排时机”是指不仅要选准与媒体沟通的最佳时机,而且要在赛事中合理安排各项活动时间,使之最有利于媒体记者开展工作;“创造焦点事件”是指在赛前、赛中、赛后设计各种活动或营造新闻事件,吸引媒体的关注。
(三)吸引公众来观看比赛
1.增加门票销量。组织方可向网络公司提供价格优惠的团体观赛门票,已换得目标市场顾客的电子邮件列表,或者请网络公司促销邮件,按照订票的数量给予一定份额的回报。还可以通过电话营销、互联网、直邮、人员销售、平面媒体/电视/广告等方式。在停车场,向车辆发放门票宣传册也是一种锁定特定目标市场的低成本宣传手段。还有两种增进门票销售的有效方式——附随促销和主题活动促销。附随促销主要指给予已购票观众一些未来利益,如向购票观众发送未来某场赛事的优惠券;根据团体累计购票金额赠送免费餐饮券等。设计主题活动则可以吸引一些非本运动爱好者的观众前来观看比赛,给他们留下欢乐美好的记忆,甚至吸引他们成为忠诚观众。
2.比赛现场有奖派送活动。开展比赛现场有奖派送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公众对赛事、球队或俱乐部的兴趣,从而增加门票销量或吸引人们加入俱乐部。这就需要赛事营销者必须了解哪些人可能对此感兴趣,这些人的特征是什么;须设计能迎合这些人兴趣的活动方案,并在赞助商及协作媒体的支持下宣传此活动。切记开展活动要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四)吸引赞助商
能否吸引赞助商可以说是成功举办赛事的第一前提。有了赞助商经费,组织方才能购买更好的设施、聘用更多的人员并为参赛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要了解自己的赛事。组织方要知道自己能为赞助商提供什么利益,弄清什么是组织方借以在谈判桌上吸引赞助商的优势,弄清赛事能为赞助商带来的资源,如冠名权、商品销售机会等,并应事先核实提供这些资源的可行性,保证所有许诺最后都能实现。例如,承诺给予赞助商路边广告位,就要先查阅当地法规,是否允许在路边设广告牌。
2.开展调研,甄别潜在赞助商。调研虽然复杂,但要想吸引赞助商这是必须的。有两种调研方法,一是通过个人经验和观察找到赞助商目标,然后进行初步了解和接触;二是从当地报刊、行业资源库中查找资料。采用前一种方法就应留意赛事举办地,特别是临近赛场的片区有哪些类型的商业公司,并向参赛者及观众了解他们以后的购买欲望。多参加赛事举办地的经济论坛、企业家俱乐部等,这将增进赛事组织方对当地企业的了解,扩大与当地企业家的交往,增加合作机遇。采用后一种方法,就需要多阅读当地报纸和行业刊物,能帮助我们了解最新商业动态和社会潮流,从而能分析出什么样的公司对什么样的赛事感兴趣,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
3.与赞助商联系,提交赞助建议书。一旦甄别出哪些企业可能成为赞助商,下一步就是与企业进行接触。找到对方企业负责管理赞助事宜的确切部门和人员非常重要。一些公司有专门负责体育营销的部门,另一些公司则有指定工作人员处理赞助建议。给他们寄送建议书,在里面要考虑到赞助商的要求,阐述赞助事业作为市场营销手段有何独特优势,介绍赛事时,要强调赞助商利益,尽量迎合企业的兴趣点,建议赞助商之间进行互助营销,详细介绍赞助商利益、赞助费用标准及赞助商投资回报预测,以附件形式附上有关资料。
体育赛事营销方式例7
其一,企业缺乏与体育特质的联系的评估。成功的体育营销活动,是企业抓住了自身与体育特种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或存在某种价值上的相似或趋同。也就是说应当借助企业及其产品与体育相关内容为载体,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体系。常见的汽车与足球体现出的“快捷、高速”的相同联系,使得汽车企业常常以足球赛事作为营销媒介。而有些企业没有明白这一点,不事先对自身企业和体育活动的特质是否有密切联系和价值趋同进行深入的分析,不对眼前的体育活动进行可行性评估就盲目的投资,这必然导致营销的失败或效果不佳。
其二,没有将体育营销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体育营销是针对某次体育赛事活动的营销活动,所以很多企业将大量的投入赛事期间的营销活动,并希冀获取立竿见影的效果。岂不知体育营销策略应当是企业发展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不但需要进行适应性评估,而且在营销措施上要做好长期的铺垫和准备,还要在赛事结束后进行相关的推介活动。再者,那种认为通过一两次的体育营销活动就可活动产品快速、大幅度销售量提升是一种臆想,是错误的认识,作为一种营销活动,尤其是作为体育营销活动,其效果是长期的、持续显现的,不是一挥而就的。
其三,在营销实施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与体育文化内涵的准确链接。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吸引人们的最大之处是体育文化的魅力,如果体育赛事所释放的体育文化内涵气息被浓烈的商业化气氛所冲淡,那么体育赛事就失去了看点和意义,就不会给观众留下好的印象,不但体育赛事失去了活动的价值,而且体育营销活动更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然而,很多商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不能巧妙地、隐含性地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渗透到体育赛事中,而采取直接宣传企业的方式,造成了赛事受众的心理排斥和情感厌烦,这种效果往往很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实现体育营销的效果必须走出体育文化与商业文化之间失衡的误区,采取间接性、持续性和公益性的营销方式,实现营销的目标。
企业不自觉地走进营销误区是可怕的,它不但造成营销投入的巨大损失,而且会带来由于营销效果不佳,而失去的市场竞争的有力机遇。因此,应当从防止走进误区,防范营销风险出发,有针对性的实施体育营销的选择、实施策略,实现企业的科学决策。应明确以下三点:
一是进行营销投入前的可行性评估。企业应在决定是否实施体育营销前进行体育赛事和自身情况的深入分析,自己对比自己与体育赛事之间是否具有文化价值上的联系,或是否有特质上的趋同点和一致性,如果相关度和一致性越高,体育营销投资的价值也就越大。
体育赛事营销方式例8
1.1高昂的赞助费用
大型体育赞助费用极为高昂,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专属“巨人”的游戏规则。企业不仅要花大价钱获得赞助商资格,如果想取得更好的赞助效果,还需一系列整合营销作为跟进,这笔费用远远高于赞助费用。如此庞大的费用使得很多企业根本无法承受,因此,他们就会采用隐蔽营销的方式,在省去其高额赞助费用的前提下,达到宣传推广自己的目的,从而节约大量的品牌传播成本。
1.2主办方与赞助商的不作为
大型体育赛事涉及面八管理幅度大、情况复杂多变,而赛事活动往往在短短的几天内进行,赛事组织者与赞助商无法完全估计到各种隐蔽营销行为的产生。而在隐蔽营销行为出现后,赞助商也不愿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因为进行诉讼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会让消费者认为“倚强凌弱”,最终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还会增加隐蔽营销行为者的曝光率,在无形中为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宣传提供机会。所以许多赞助商在隐蔽营销行为出现后对隐蔽营销行为者采取“不作为”的方式。
1.3相关政策法规的缺位
规避隐蔽营销行为要以立法为依据,但目前我国关于规制隐蔽营销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关于隐蔽营销行为的法律规制主要分为一般性法律规制和特殊性法律规制。一般性法律法规中没有直接详细地对隐性营销中侵犯重大体育赛事行为的规制,同时一般性法律法规都是从各自的立法角度做出的间接规定,不仅分散而且操作性不强,在司法实践中举步难行。特殊性法律规制因赛事的复杂性使得法律也只能限制实体空间内的赛事赞助侵权行为,不能对互联网等进行规避和限制。
2体育赛事隐蔽营销的负面影响。
2.1削弱正式赞助商的投资效果
隐蔽营销行为对体育赛事正式赞助商的投资效果会带来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在没有经过体育赛事正式赞助商的许可,就擅自在企业名称、产品或服务上使用体育赛事相关标志,进而就会造成误导,使得公众误以为该企业是体育赛事赞助企业,进而侵占正式赞助商的市场,赚取不正当利润,从而严重影响了正式赞助商的预期利益。
2.2阻碍赛事本身和赛事主办城市的发展
隐蔽营销行为不仅对体育赛事的赞助商造成了直接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将波及到体育赛事本身、赛事主办方(包括理事会、组委会)以及主办城市的发展。由于隐蔽营销行为侵犯了正式赞助商的合法权益,使赞助商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导致赞助商赞助意愿降低,最后将影响体育赛事的财政状况以及体育赛事的正常举行。如果对隐蔽营销行为打击不力,还将进一步影响到主办方的形象,甚至会影响到主办城市及体育赛事的未来发展。
2.3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然而企业通过在广告宣传中涉及体育赛事标志等知识产权,或者未经允许擅自使用体育赛事特定的会徽、吉祥物、口号、主题词等进行隐蔽营销,从而误导消费者的认知,给消费者以错误认识,甚至误导其进行消费。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隐蔽营销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2.4降低隐蔽营销实施者的信誉
企业营销是为了提高其美誉度与知名度,实施隐蔽营销可能会提高其知名度和实现一定的商业价值,但是其行为一旦被曝光不仅给企业带来信任危机和声誉危机,同时影响企业品牌在公众心中的地位。2006年某乳制品集团在广告中使用了类似奥运五环的图案(各环颜色相同)、“激情OS现在出发”等字样,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下函要求其停止该广告的制作及使用,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当时在企业界和社会公众引起广泛关注,给企业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3体育赛事隐蔽营销的规避策略
3.1政府完善法规政策,保护赞助商合法权益
在国外已经通过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应程序尽量把隐蔽营销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我国也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严厉打击隐蔽营销行为。首先,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出台关于隐蔽营销行为如何处理的细则,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加强执法,建立各部门执法的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减少权力的摩擦,提高执法的效率,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发生在不同地方的隐蔽营销行为。再次,对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对公众进行法律常识普及,增强企业和公众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最后,在隐蔽营销侵权行为发生后,被侵权者提起诉讼时,司法机关要严格司法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理案件,避免隐蔽营销行为给正式赞助商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
3.2主办方多方举措,积极防范
体育赛事主办方应采取积极措施把防范隐蔽营销的工作落实到体育赛事筹办工作的各个方面,消除筹办工作中产生隐蔽营销的市场的条件。首先,体育赛事主办方应设置专门的“规制隐蔽营销”机构,在体育赛事赞助的整个过程中做好充分预案。其次,培养高素质、专业性强的集体育、法律、营销、管理、新闻传播等知识于一身的体育赛事赞助经营管理人才或团队,进行媒体协调、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市场运作。再次,在遇到突发性隐蔽营销事件时,能及时、高效、合理的停止非正式赞助商的隐蔽营销活动。最后,为赞助商提供体育赛事比赛和体育赛事转播共同赞助的途径,尽可能多层次、多领域的对体育赛事的隐蔽营销活动进行规制,以保证正式赞助商合法权益的享有。
3.3赞助商加强阶段宣传,提高维权意识
体育赛事营销方式例9
一、前言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来临,如何利用世界级赛事打好体育营销这张牌,走出国门,在国际上树立企业形象,打响中国品牌,是国内企业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1984年的洛衫矶奥运会上,金融家尤伯罗思提出靠出售电视转播权、收取广告费、出售纪念币和门票来经营,首次将商业操作引入奥运会的经营,使奥运会由一场纯粹的体育运动会转变为社会各界广泛参加的大型社会经济活动,由此掀开了体育营销光辉的一页。体育营销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出售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如冠名权、电视转播权、广告权、名称、徽记、标志、吉祥物使用权和体育等。
二、体育营销的优越性
1.体育营销具有较强社会性,易于被全国甚至全球的消费者接受。体育营销最大的特点是公益性,易于接受。
2.体育营销使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更加容易、和谐。体育营销沟通对象面广、量大,有针对性,体育营销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体育营销有利于建立或改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三、体育营销的商业价值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人们赋予了体育赛事更多的内涵,特别是当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新兴营销手段时,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业价值。体育传播含有特殊的沟通特性。它是一个创造时间价值的媒体――让受众在时间进行中接触空间所赋予的免费信息;它是一个能够收集、利用情绪的媒体――让受众在最恰当的情景和最无防备情绪下接触到商品信息。一场体育赛事紧张激烈、令人热血沸腾,充满感性色彩,甚至许多场景会成为经典传说。而且一场体育赛事经过胜利的喜悦、失败的落寞过滤后,留下来的奋进拼搏、和平平等、快乐健康等许多人类感情元素,其构成基本吻合企业品牌形象的内涵元素,往往体育精神与企业文化具有同质性。这就使得企业品牌能有效地将企业产品或品牌不能产生的理念和文化元素,进行有效传播,到达原来品牌不宜到达的领域,使消费者能感受到企业品牌内涵中一些全新的或更多的元素,不仅稳固了品牌的知名度,同时还增加了品牌的强势地位,从而依靠品牌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而这些就是品牌战略本身的要求,因此,体育营销要服务于品牌战略。体育营销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提升或改变企业形象;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维系顾客忠诚度;提高员工士气。
四、有效的体育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
企业的成功来源于社会,取之于社会,同时也必须回报社会。体育营销平台通过赞助体育比赛,塑造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这是体育营销的基本支点。首先,企业与体育活动一定要门当户对。企业在借助某项体育活动开展营销时,产品的属性与运动的连结应是自然流畅。其次,体育营销要有长远规划。第三是赞助体育活动时要善于运用组合拳。体育赞助不宜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要和其它沟通手段密切配合,才能获取更好效益。第四是寻找恰当载体,构建体育与企业间的桥梁。
五、现代企业体育营销模式
1.体育媒体营销。体育媒体营销模式主要通过(1)赞助媒体或购买媒体广告时段。企业通过赞助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或转播,或在这些媒体购买广告时段,可以取得良好曝光率,也可获取连带利益。(2)冠名赞助媒体的体育节目。(3)赞助参与体育赛事采访的媒体和记者。
2.体育赛事营销。体育赛事营销有很强的宣传潜力,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眼球,直观性强。与体育赛事有关的赞助方式和回报权益有:(1)体育赛事冠名。冠名权是体育赛事赞助的主要手段,成为冠名赞助商后,在任何场合该赛事被提及,都必须使用包括赞助商指定名称在内的全名,不得省略。(2)体育赛事赞助商。赛事赞助商,如主赞助商、联合赞助商、唯一指定赞助商等。(3)赛事会徽和吉祥物的使用权。包括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赛事都有会徽和吉祥物;与赛事相关的广告权;体育现场广告;运动器械广告等。(4)独家现场销售权。独家现场销售权是赞助商获得的在体育赛场独家专卖其产品的权利,是赛事主办方给予赞助商的一种特殊化权益。
3.体育团队营销、明星营销。著名体育团队或家喻户晓的运动明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媒体对他们有较高关注力,曝光率较大,与他们进行赞助合作易取得良好宣传效果,赞助手法主要有:(1)装备供应赞助商。赞助商可向运动员提供免费的运动服、帽子、领奖服等,伴随他们出现在赛场内外和媒体上。(2)参与性的公关和广告活动。赞助商可邀请体育团队或运动明星拍摄现身说法的广告,可以让他们参加和球迷的见面会、试用产品,亦可代表赞助商参加公益性活动、高层次的接待、宴请等交际活动。(3)体育明星代言产品。如田亮代言安利的健康保健品,与他健康的笑容和体魄相吻合,起到好的效果。
六、结论与建议
1.体育走入市场,使体育营销成为营销领域中一个新分支。与其他营销相比,体育营销有其特殊的结构和策略,是一块尚待开发、充满生机的专业领域。体育营销应该有新的营销理论框架,成为整个营销理论发展的新动力和新生长点。
2.我国企业应该对世界范围内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有足够的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准备。体育营销无疑是我国企业参与这场体育产业全球化的重要途径。企业进行体育营销应有长远规划,把大型的体育赛事纳入营销战略,成为品牌建设的有机部分。
参考文献: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1]蔡俊五赵长杰:体育赞助双赢之策[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耿力中等: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
[3]李世丁周运锦:贩卖奥运:运动行销攻略守则[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体育赛事营销方式例10
1 前言
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以来,我国体育赛事运营进入了商业化、市场化的重要阶段,国内重要比赛如全运会、城运会正在由政府财政支持向独立商业运营转变,我国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体育营销的重要性并逐步开展体育营销。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体育大国形象的树立,越来越多的国际比赛选择在中国举办。而成为重要体育比赛的正式赞助商难免要付出不菲的赞助费用、提高企业营销成本和营销风险,因此通过“隐性营销”来借力体育比赛来提高自身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成为不少中国企业的选择。
2 体育隐性营销概述
隐性营销这一提法最早由M.Hiestand在1987年发表的《埋伏营销成为奥运事件》中提出,亦称为“隐蔽营销”、“埋伏式营销”,最初关注的是奥运赞助领域。
国外对隐性营销概念界定较早,且早期的定义往往带有贬义色彩,偏向赛事举办方和赞助商。Dennis(1989)认为隐性营销是指一项旨在将企业自身与某一事件间接联系在一起,以获得至少是一些与事件正式赞助商相同的认知或其他利益而展开的有计划的营销努力。McKelvey(1994)定义隐性营销是通过促销手段或者广告宣传有意识地介入到赛事中去为了削弱竞争者的赞助效应。之后也有学者认为某些隐性营销行为虽然损害了赞助商与赛事举办方的利益,但其并不触犯法律法规,或是某些营销行为并没有直接损害赛事举办方及赞助商利益,对这些营销行为的规制需要法律与商业道德的共同作用,还需要社会舆论监督等。
可以认为广义的隐性营销是未获授权第三方将自己与赛事联系,误导公众并谋取利益的行为。本文以这种广义的定义为基础,探讨广义的隐性营销问题。
3 我国体育隐性营销方式
近几年我国体育营销发展迅速,尤其国内外重大比赛更是时常见到我国企业身影,其中不乏隐性营销者,如2008年北京奥运的李宁,2009年深圳大运会的中国移动,2012年伦敦奥运的伊利等。这些企业的隐性营销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赞助转播媒体
通过赞助转播电视台,或者在主要媒体上举办赛事相关访谈、助威等节目,能够快速取得电视观众的注意,从而达到隐性营销的效果。如北京奥运时李宁在与阿迪达斯的赞助竞标中失利,但选择迂回策略,2007年与中央电视台签订2年的赞助合同,使中国观众观看奥运赛事的时候能很容易看到身着李宁服饰的主播并引起观众联想。赛事后的营销调查也显示李宁的“赞助商”认知度反而高于真正的赞助商阿迪达斯。
3.2 赞助参赛队伍、运动员
参赛队伍和运动员是体育比赛的主体、赛事精彩与否的关键,也是最受观众注意的一个赛事元素,因此许多企业选择通过赞助参赛队伍与运动员来达到隐性营销的目的。而由于赛事组委会一般只能指定颁奖服品牌,而无法要求运动员选择特定品牌的运动装备,知名运动员竞技甚至夺冠时使用的运动装备品牌便很容易受到粉丝的追捧。例如耐克通过赞助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2008年两届奥运会都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李宁赞助中国羽毛球队等夺金热门队伍也达到了营销目的。
3.3 在赛场周边、举办城市进行宣传活动
在赛场周边进行宣传活动,主要方式有设立广告牌、发放、组织小型促销活动、建造品牌体验点等等,主要目标人群就是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也会因媒体的转播而覆盖部分电视、网络观众。举办城市宣传活动则有举办赛事主题相关的促销活动、为城市志愿者提供免费的服务等,将企业文化镶嵌到城市中的赛事元素中去,或是将宣传主题与赛事元素呼应。典型的有2010年深圳大运会中国移动的隐性营销策略,中国移动在深圳举办了以“喝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青春喝彩”、“为深圳喝彩”、“为中国喝彩”三个主题活动逐步深化,基于消费者的认知过程,层层推进,由初步认知、深刻理解,最终产生认同与情感共鸣,达到了企业形象认知提升的作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的伊利也通过城市宣传在伊利的奥运营销策略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伊利在伦敦大街小巷红色双层巴士车身上的4组由四组不同中国面孔组成,并配有中英双语的“平凡中国人不平凡的故事”标识的广告。采用温情与文化导入策略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影响了消费者的心理。
3.4 借助社交媒体
由于微博、微信等新社交媒体在我国的普及,也为隐性营销开辟了新型渠道。这些媒体既有公共媒体的属性,又有私人空间的性质,在这种渠道开展的隐性营销不仅能快速、高效传播,还能直接与潜在客户沟通、吸引新的客户群体。如伦敦奥运时伊利在微博上推出的“微博奥运会”的活动,调动了广大网民的好奇心,在短期内赚取了超高的点击率,增加了企业曝光度并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还有诸如微博抽奖、微博热门话题讨论等也是新型隐性营销的手段。
4 结语
随着赛事举办者与各国政府对隐性营销的规范措施越来越严格、赛事品牌核心元素保护越来越严密,直接侵犯赛事知识产权的营销模式基本无实现可能,“球式”的隐性营销也越来越难开展。这种情况下,新型的隐性营销向着发展,除了传统的隐性营销高发领域如转播媒体、举办场馆等赛事要素,更多的“场外隐性营销”进入了公众的视线。如何能既规范这种隐性营销行为、保护赛事知识产权,又不妨碍公众自由交流,将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